临沂一中学校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
为贯彻落实学校安全管理条例,及时妥善处置学校突发的安全事故,树立“以人为本”的思想,坚持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、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,坚持谁主管谁负责,班级的问题班主任负责,课堂的问题相应代任课老师负责,沉着应对,积极处置。结合我校高一年级实际,建立“信息畅通、反应快捷、处置有方、责任明确”的校园突发事故应急预案。
应急处置领导小组:
组 长:李世良
副组长:伊永贵 吴红莉 王恩来 范建才 王自祥 沙士锦 朱文宏 宋 青 薛永杰
成 员:全体中层干部
一、报告与响应
(一)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,活动组织者或第一个接警者或首位发现突发事件的教师,为该案的第一责任人。第一责任人要以学校利益、师生利益为重,无条件地承担组织、指挥、抢救或控险等报警任务。若接警后拖延、推诿等,学校将一律视为玩忽职守、失职或渎职。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,老师们要树立主人翁意识,要把抢救、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视为第一要务,站好岗,值好班,不得临阵退却,更不得采取事不关己的回避态度,否则,将视作严重违反《教师职业道德》,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;造成严重后果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(二)校园出现突发事件后,老师要以最快的速度向年级报告。当事人(第一报告者或知情者)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的召集下,在事发2小时内,认真、仔细、如实地做好记录,以备查用。同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,积极做好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工作,努力维护校园稳定。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成员通讯方式要保持24小时畅通。
二、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
(一)教学活动
1.教学楼内
(1)主要包括火灾、自然灾害、拥挤踩踏、校舍及设施设备引起的安全突发事件。
(2)班主任要与任课老师协调好对特殊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,对其相应行为进行教育转化,维护年级正常教学秩序。
(3)在疏散演练过程中各班主任提前站位,已明确各自分工(按照理时课间操)。需要时老师们积极配合,课堂不拖延时间,搞好预案的演练。如遇突发事件,应迅速组织师生疏散。
(4)班主任要加强学生“一日安全常规”管理,开展安全常规教育。组织学生参加的集体劳动、教学实习或者社会实践活动,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、生理特点和身体健康状况;必须采取有效措施,为学生活动提供安全保障。
2.体育课
(1)安全教育义务:为防止意外事故、伤害事故,执教老师在教学活动中,采用多种方式、有计划、有步骤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说明、演习等,提高学生认识、警觉和防范应对的能力。
(2)安全注意义务:在运动等教育活动中,预测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,及时发现事故发生隐患,科学、合理地实施教育活动。
(3)如遇突发事件,要尽快用合适的方式救治受伤学生,并立即向年级管委会汇报。
3.学校实验室危化药品管理
(1)加强危险化学品规范化管理,建立、健全岗位责任制,责任落实到人。坚持“谁主管谁负责”的原则,实验课老师在课堂上严密监控学生实验安全。
(2)实验室危险物品与突发事件事件应急工作,要遵循预防为主、常备不懈的方针。
(3)加强安全意识,保证渠道通畅,快速反应。发生危险物品引发安全事故后应及时向年级报告。任何人对实验室突发安全事件不得隐瞒、缓报、谎报,违者将按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。
(4)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处理。应急预案启动前,要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,做好应急准备,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。应急预案启动后,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立即到达突发安全事件现场统一指挥,采取相关控制措施,应急小组对于相关材料进行记录保存,并做好总结工作。
4.雾霾等重污染天气
建立应对重污染天气的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工作,由值班管委会负责,做到快速反应、应急处置、及时报告信息,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。
(1)预警信息接收
管委会通过学校或网络了解到信息后及时通过QQ群和内线广播向老师和同学们公布空气预警信息。
(2)措施:重污染天气可根据空气质量指数(AQI) 停止体育课等户外活动;心脏病、肺病患者、特异体质学生必须留在室内。
(3)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,同时做好家长的工作,防止重污染天气谣传或误传。
(二)大型活动
1.凡组织20人以上活动的班级要向通过年级向学校安全处报《安全应急预案》,未经审批的活动不准进行。
2.《安全应急预案》包括活动的时间、地点、内容、目的、人数、组织者、安全措施、疏散方案等。
3.活动组织者要成立临时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,对活动的安全工作全权负责。
4.活动组织者要向参加活动的师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,讲明具体的安全措施及疏散方案。
5.凡全校性或校际活动,由年级申报的《安全应急预案》要经校长审批。
6.如遇突发事件,组织方必须立即将所发生事故的情况,向“110”或“119”紧急报警,同时报告年级,再由年级上报学校。在第一时间进入事故现场的部门必须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。
(三)校园意外伤害
1.校内发现不法分子袭扰、行凶、行窃、斗殴、抢劫、劫持人质、放火、破坏公私财物等,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置方法:
(1)直接迅速报告学校保卫科8302462,同时报警(110);
(2)对歹徒进行劝阻或制服,保护在场师生安全;
(3)立即将受伤师生送入附近医院进行救治;
(4)记录不法分子的体貌特征和其它犯罪情节,保护好案发现场;
(5)组织年级内部力量,配合学校,做好善后工作。
2.一旦发生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,处理办法如下:
(1)有老师在现场的,由老师迅速向年级管委会及班主任报告基本情况。
(2)班主任和值班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了解受到意外伤害的学生情况。立即处理,处理情况都必须作好记录。
(3)在事故处理中,根据学生伤情(特别是伤情较为重大的)班主任应立即分别与年级组、安全办联系、汇报,并且如实告知学生家长。
(4)在事故处理中,发生的学生就诊费先由年级垫付,垫付的医药费等事宜由年级事后与家长联系后妥善处理。
(5)重大的意外伤害事故及时经年级上报学校备案。
(6)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,因有关人员不负责任,造成后果的,学校将予追究责任,严肃处理。
(四)传染病
1.及时收集、记录校内传染病病例信息。(近期的流感)
2.发现传染病病例后,及时对全校学生、教职工进行针对性检查及防治、控制知识宣传教育。
3.当社会上出现流行病疫(如“非典”、“流脑”、“禽流感”等),凡师生中出现与该病相似的症状时,各班主任要马上报告年级应急小组,并及时与该生家长联系,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医院诊治,一经确诊为传染性流行病或疑似传染病,年级立即采取应急措施,控制疫情蔓延扩散。
(五)食物中毒
1.健全食物中毒报告制度。
2.广泛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教育。
3.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,就餐后,师生出现不明病因的肚痛、胸闷、恶心、乏力昏沉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班主任、值班老师应立即上报;
(六)地震应急预案
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发布后,迅速全面地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准备工作及破坏性地震发生后,高效、有序地开展应急自救工作,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,减少人员伤。
1.正常抗震救灾工作
各班主任和地理老师平时要进行抗震知识宣传;通过举办班级文化展览,召开主题班会等方法,加强对地震基本知识、应急求生技能、防震法律法规的宣传,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;年级每学期组织师生开展至少2次地震应急和自救互救演练,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、指导性和实用性。
2.临震应急行动
接到上级地震、临震预(警)报后,年级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,召开会议,宣布进入临震预报期,布置防震工作,年级老师应临震应急状态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。地震灾害发生后,校内如有人员受伤,可根据伤情通过校医或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。年级工作小组会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抢险救灾工作,并及时与相关学生家长或老师家属联系。
3.应急处理程序:
临震应急处置: 地震、临震预报后,停止各项室内活动,迅速疏散师生至安全地带。及时对实验室、食堂、门卫室、电脑室等重要场所做好防护并撤离。
(七)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
本预案所指特大自然灾害是指台风、强热带风暴、暴雨、洪涝、山体滑坡及其他因素引发的特大自然灾害。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,如有人员受伤,校医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。 及时上报年级。
(八)舆情处置应急预案
舆情事件发生后,要准确把握、快速反应。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、权威信息,稳定公众情绪,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,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。
同时加强引导、注重效果。及时通过家长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年级的正确宣传,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。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、歪曲和攻击,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,发表即时性评论,及时跟贴,批驳反面声音,澄清事实,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。
(九)其它
学校,年级发生其它突发事件,年级领导、班主任、任课教师应迅速到达现场及相应的工作岗位,年级管委会应迅速组成临时现场指挥部,组织、安排老师同学们开展抢救、自救和疏散工作,并上报学校。